3)0377 林清晨的孤单喜洲之行_环球旅拍家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说过,大理的首站,永远选在喜洲,它没有大理古城的热闹,双廊的喧嚣,多的是大隐于市的安逸。

  老舍先生说:“喜洲镇却是个奇迹。我想不起在国内什么偏僻的地方见过这么体面的市镇。进到镇里,仿佛是到了英国的剑桥,街旁到处流着活水;一出门便可洗菜洗衣,而污浊立刻随流而逝。街道很整齐,商店很多,有图书馆,馆前立着大理石的牌坊,字是贴金的!有警察局。有像王宫似的深宅大院,都是雕梁画栋。有许多祠堂,也都金碧辉煌。不到一里,便是洱海,不到五六里便是高山。山水之间有这样一座市镇,真是世外桃源啊!”

  刚听到这段话的时候,林清晨觉得是天方夜谭,毕竟曾经的林清晨是去过剑桥大学的。

  那么这个喜洲古镇为何能与剑桥相提并论?

  而当此刻林清晨到了喜洲这才恍然大悟。

  虽然不像剑桥哥特式、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那般庄严肃穆宏伟高贵,但在同一个时代,中国西部云贵高原的大山深处里!竟然隐藏着这样一座古朴典雅的城池!拥有明、清、民国以及当代各个时期各具特色的上百院白族民,完美的建筑结构,规划巧妙合理,庄重雄浑而又不失轻巧灵透,古朴典雅而又不乏自由洒脱的质感和美感,难怪能赢的老舍先生的赞叹!

  记得刚刚林清晨从气派的正义门入古镇,可以看到翻新后的戏台、拱桥和千年的榕树,屋檐上精雕细琢着各色图案,彰显白族工匠的匠心独运。

  正义门后的古戏台最近几年才翻新过,戏台不仅仅是中国建筑中的一个形式,更是一种文化的展现,从金代三面观的戏台就逐渐定型,明清时代就遍布各个城镇乡村了,戏台像是当地人民的生活缩影。

  人生如戏,戏如人生,或平平淡淡、或跌宕起伏。

  广场上翻新后修的桥和旧时保留下来的楼,新旧碰撞,时代变迁。

  “古树能挡风避雨,好遮阴乘凉……”几乎每一个古镇都有一个关于古树的传说,门前屋后的古树虽历经岁月的风霜雨雪,但大都郁郁苍翠、参天挺拔。

  喜洲也有,并且那苍天的古榕树上栖息着很多白鹭,从树下经过要特别迅速,小心挂彩。

  喜洲自古就是洱海西岸白族政治、经济、文化集中的重镇,有悠久的经商历史,是白族工商业发展的摇篮。

  清光绪年间,形成了驰名三迤的“喜州商帮“,孕育了以“严、董、尹、杨“四大家为首和“八中家“、“十二小家“的民族资本家。

  喜洲作为大理白族文化的发祥地,随处都能清晰的感受到,浓厚的文化氛围。

  当然喜洲镇上至今依旧保持着毛笔字手写的布告和各种对联,仔细观察,这些字行书遒劲自然,朴拙或秀巧,方刚或圆柔,含蓄或张扬,体现书写者

  请收藏:https://m.kejian8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